德化陶瓷業又將面臨新的“走向”。
自從去年6月份,陳全順從泉州市經委主任調任德化縣委書記后,人們就從瓷都特有的清新空氣中,隱約感到了這種“走向”的先兆。
“任職一方,造福一方。”在到任當天的干部大會上,陳全順明確表示:“要堅持發展為先,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泉州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要堅持執政為民,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抓實干,多辦實事,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維護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面?!?br/>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當人們急切地等待著這位新書記“該出手時就出手”時,他卻一反常態,似乎并不急于表現什么。
據當地一位知情人士說,新書記到任后,雖然并不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表現自己的做法,但卻一刻也沒有閑著。其中最讓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在到任數月之內,就集中精力將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基本“擺平”。
“知道的人無不對這位新書記刮目相看。”該縣一位干部對記者如是說。
其實,這應該是陳全順書記的一種為政策略?!皵[平”了困難和問題,他和他的班子成員才能輕松上路。至于這是不是陳全順書記的真實想法,人們不得而知。因為他本人對此諱莫如深,只做不說。
新書記的低調、務實和謹言、慎行,讓人們對德化陶瓷業可能的“走向”,更多了幾分神秘感。
到底在這位新書記的任上,德化陶瓷業將如何發展?值此年終歲首,辭舊迎新,特別又是“十一五”開局之年,人們更是多了幾分期待。
2006年1月21日下午,陳全順書記就此問題接受了記者專訪。
陳全順:德化的明天像瓷一樣美
陳全順書記(左二)向香港泉州同鄉會會長顏純炯(左三)贈送德化瓷雕《魅力泉州》
德化陶瓷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一張響當當的產業名片。
目前,德化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形成了傳統瓷雕、西洋工藝瓷、日用瓷齊頭并進的陶瓷產業格局,先后榮膺“中國陶瓷之鄉”、“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和“中國瓷都·德化”稱號。
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德化實現陶瓷產值40.81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1.5%;陶瓷業納稅達2.2億元,占全縣稅收總額的44.3%。
陶瓷,是德化當仁不讓的支柱產業。
據陳全順書記介紹,這主要得益于長期以來,德化陶瓷業堅持走“傳統瓷雕商品化,日用陶瓷藝術化,工藝陶瓷日用化”的發展思路。
這三句話,如今已成為德化陶瓷業界的共識。
而今后一段時間,德化要以建設現代化綠色瓷都為目標,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整合陶瓷產業資源,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動陶瓷生產“六個轉變”。
轉變一
從傳統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轉變
德化陶瓷企業多數是從小作坊發展而來,缺乏有效的資金積累,生產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勞動力緊缺和資金不足直接制約著陶瓷業的技術進步、新產品開發和規?;l展。
陳書記認為,因此需要鼓勵陶瓷企業向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變,引進和推廣使用陶瓷新機械,擴大標準件生產總量。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突破產業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促進技術成果轉化,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繼續辦好陶瓷學院,同時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
據了解,德化目前已創辦民營陶瓷科技研究所182家,其中省級科技企業24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每年投入新產品開發資金5000多萬元,年開發新產品2萬多件。
其中,陶瓷窯爐技術改革不斷推進,先后建成電熱窯、油窯、液化氣窯、天然氣窯等新型窯爐,推進能源改革步伐,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產品質量。
轉變二
從西洋工藝瓷向工藝日用瓷并重轉變
在德化陶瓷產業結構中,西洋工藝瓷仍穩穩占據大頭,其次才是傳統瓷雕和日用瓷。全縣西洋工藝瓷累計有數十個門類,幾十萬件樣品,吸引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
陳書記認為,應該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優化產品結構。即在鞏固傳統瓷雕和西洋工藝瓷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日用陶瓷,尤其是中高檔日用瓷,提高日用陶瓷所占的比重。在技術創新中,推動日用瓷藝術化,使其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
“比如在茶壺、碗碟之類的瓷器上雕上美麗的圖案,讓它們在擁有實用價值的情況下,也擁有欣賞價值?!辈稍L過程中,陳書記拿起面前的雕花茶杯,向記者介紹日用瓷與工藝瓷的融合。
轉變三
從外銷為主向內外銷并舉轉變
“不僅要占領國際市場,更要擴大國內市場份額?!?br/> 據介紹,未來幾年,德化將繼續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各種展銷會,參與中國東盟區域經濟合作,擴大國內營銷網點,加快建設陶瓷配貨中心,組建德化陶瓷連鎖店,盡快形成品種齊全、運行高效的市場網絡。引導集團公司、生產企業申報自營進出口權或境外設立分公司、辦事處或與外商聯營,發展電子商務和網上交易,促進更多產品和企業進入國際連鎖集團采購系統。
在這一轉變中,陳書記還特別提到了“反傾銷”。他認為應積極應對國際各種貿易壁壘,建立健全的外貿出口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提高出口企業解決貿易爭端的能力。
轉變四
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
春節過后,德化將召開“2006年企業工作會”,屆時將首度頒發百萬大獎,用于獎勵德化陶瓷企業結束該縣沒有中國名牌的歷史。
首次獲此殊榮的,是冠福日用陶瓷,其在2005年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這也是整個福建省日用陶瓷企業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名牌企業。
這一年里,同樣值得德化人驕傲的還有,“順美”商標被商務部列為2005-2006年度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華鵬、冠福牌日用陶瓷榮獲“國家免檢產品”稱號;冠福日用陶瓷、協發光洋日用陶瓷、順美工藝瓷、龍鵬藍玉瓷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評選為中國陶瓷行業名牌產品。
陳書記介紹,為實現這一轉變,德化將大力實施品牌經營戰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精心打造產業的群體形象,構筑地域、企業、產品三位一體的品牌體系,打響“中國瓷都”和“德化名瓷”品牌。繼續對評選為中國名牌產品或中國馳名商標、福建省名牌產品或福建省著名商標的企業給予重獎。在異地設立物流配送中心、分銷中心,以品牌為紐帶實現企業的低成本擴張,逐步實現由產品輸出向品牌輸出轉變。
轉變五
從生產規模小而全
向專業化生產轉變
德化目前還有許多小而全的陶瓷企業,無論大小企業,從瓷土生產、加工、釉料研制到陶瓷制作、包裝、銷售都由企業自身完成,重復研究,重復辦廠,浪費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發展的速度。
據介紹,目前,全縣1100多家陶瓷企業集聚城區周圍,逐步向工業項目區集中,企業間的緊密度日益增強,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陳書記介紹說,今后將引導小型企業為骨干企業提供配套協作,走專、精、特、新道路,形成龍頭企業創新產品,開拓市場、獲取訂單,中小企業消化訂單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生產模式,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增強企業群體競爭力。
轉變六
從非標準化生產
向標準化生產轉變
20日,福建省陶瓷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剛剛在德化正式掛牌成立。據介紹,這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專業陶瓷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它的成立對于推動陶瓷生產專業化、標準化具有很大的作用。
而標準化生產、專業化分工,無疑將有力促使陶瓷產業,內向標準化瓷土加工、釉料配方和產品制造等重要節點延伸,外向陶瓷機械、陶瓷化工、窯爐窯具、耐火材料、燃料供應、物流配送、彩印包裝等行業延伸,形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共享共贏的產業鏈和企業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