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明顯復蘇跡象,從"底部"上行至今,市場形勢整體開始向好,但據多家預測,中國經濟有可能"二次探底",為此,提醒企業注意防范風險。
應借"二次探底"升級
與經濟大勢相對應的中國家具業的"二次探底"應該說是一個極壞的消息,剛剛恢復元氣的中國家具業許多棘手問題亟待解決的同時,有可能被"二次探底"沖擊,將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困難。
也有部分行業相關人士表示,中國家具行業的"二次探底"利大于弊,因為中國家具行業呈現的是無序發展狀態,大多數企業素質偏低,其盈利手段主要靠量大價低,或某一方面的資源優勢等。"二次探底"將會再次淘汰一部分企業出局,于整個行業的發展有利。
"二次探底"無疑給企業帶來許多困難,但有利的一面是行業"被升級"。帶有以上觀點的行業相關人士們認為,中國家具業目前沒有核心價值,對于出口家具而言,中國絕大多數家具企業在國外并無自有品牌和終端掌控力,取得采購商信任的法寶只能是質量上乘、價格低廉等。對于內銷企業而言,絕大多數只是"中間商品牌",無終端大眾消費品牌,過分依賴渠道建設開拓市場,但真實能使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高的是大眾消費品牌的塑造。就產品本身而言,中國家具設計混亂不堪,既不懂歐美風格原創設計的文化內涵,又不知道兼容并吸,洋為中用,使中西家具高度融合,照單生產之外,原創設計寥寥可數。對中國傳統家具的繼承方面,復古成為主流,古為今用、與時俱進的產品演繹始終浮在表面,因此,中式家具成了古板、保守、陳舊的代名詞,消費群體弱小。
事實上,家具的設計是設計師以自己專業的眼光,歸納整理消費者的功用需求和文化追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物質材料的一種全新表達的產物。而這一點在中國被顛倒了過來,先是復制中國古代產品、復制西方設計產品,然后強加給市場,消費者舍此無它,只能被動接受和選擇。所以,我們的生活方式被顛倒、被扭曲,于生活的無意識痛苦中而不自知。
總之,中國的家具沒有品牌的核心價值基礎,也就談不上擁有核心的品牌價值。所以說,有業內人士稱:"20 年之內,中國家具無法同歐洲家具相比。"細想起來,也不無道理。
行業缺乏"外腦"支持
另據某業內相關人士稱,中國家具業系統不暢、不完善也是行業重大缺陷之一,如專業服務機構不專業的問題。產業的提升乃至轉型升級,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轉變,外部合作服務性機構也是關鍵,俗稱"外腦"。像威揚設計公司,不用找客戶而是客戶排隊等威揚公司的檔期,一些對平面設計、空間設計、賣場擺設、配飾搭配等方面極為挑剔的高等水準的大品牌企業也較為認可其業務水平,而這樣的公司極為少見。
"外腦"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用創新概念對企業進行營銷整合和企業素質提升,而這樣的"外腦"在中國更為非常少。某大型營銷公司在對東莞一家有名品牌企業實施營銷策劃過程中,屢犯方向性錯誤,致使該公司目前負債累累,近兩年一直在艱難維系。
系統問題還體現在中國家具從生產環節到消費環節的流通過程中,一方面物流系統不完善,造成在途時間太長、耗損過大等;另一方面,流通成本高,由于各環節成本較高,家具售價一般偏高。這樣,由于價高,生產企業 的銷量相對減少。較重要的一面是,中國家具流通環節結構較為混亂,上下環節的銜接和配合不科學。如有的企業直營店設置過多,或直接找加盟商,營銷環節細分不夠等,雖也能較好完成流通過程,但同國際市場那樣有采購商、進口商、品牌運營商、經銷商、批發商等,國內企業還做不到,同時,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許多業內相關人士對中國家具整體規模龐大喜憂各半。一個產業的整體規模龐大,意味著競爭優勢強,但由于中國家具企業同質化現象嚴重,整個家具行業顯得大而臃腫,不合理因素長期存在,而無法自身消化、消除,并自我提升。
在資源日益短缺、各項經濟指標令人擔憂的情況下,是考驗企業生存能力的關鍵時刻。中國家具行業也會隨著市場大勢波動,有可能的"二次探底",將會進一步收窄企業的生存空間。那些長期靠行業過度寬松的環境生存的企業,勢必會困難更多,或被淘汰出局,這也是行業愿意看到的,畢竟,沒有了這些企業,中國家具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