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十年以來,行業因為環保問題而轉移、關停的陶企超700家,逾947條生產線。而如今,建筑陶瓷、乃至家居建材行業迎來新的挑戰——“碳達峰,碳中和”。
今年1月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提出,建筑材料行業要在2025年前全面實現碳達峰,水泥等行業要在2023年前率先實現碳達峰的目標任務。
與此同時,多地陶瓷產區也出臺了更加嚴格的環境政策,超120家陶企被“點名”、處罰。
有人認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壓力下,陶瓷行業或將再次面臨大洗牌,行業內的落后產能將加速退出,各大陶瓷產區格局將發生變化。
那么,目前陶瓷行業碳排放形式如何?留給陶瓷等建材的時間不足4年,陶瓷行業如何從容應對?
十年行業大洗牌
700家陶企947條生產線因"環保"關停
回顧過去十多年,廣東的“騰籠換鳥”,福建的“煤改氣”,山東、夾江的“退城進園”,再到江西的“集中制氣”……環境整治一直在行業發展、產區興衰、陶企迭代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據不完全統計,近些年來,廣東、淄博、臨沂、泉州、夾江、唐山因為環保問題而轉移、關停的陶企超700家,逾947條生產線。
(圖片來源:中國陶瓷家居網,侵刪)
近年來,隨著全國各陶瓷產區產業升級、“煤改氣”取得階段性成果,針對陶瓷行業大范圍、高密度的環保政策似乎暫時平緩。然而,建筑陶瓷、乃至家居建材行業迎來新的挑戰——
2020年9月以來,有關部門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碳達峰、碳中和”,隨后兩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建議文件從全國層面進行規劃,國務院等各部位出臺多個文件,各省市、自治區在2021年**工作報告中也將減碳節能作為工作重點之一。
(圖片來源:中國陶瓷家居網,侵刪)
改變產區格局,加速海外建廠
行業大洗牌會再次上演?
建筑陶瓷作為建筑材料行業中的重要組成,減污降碳也勢在必行。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陶瓷行業或將會再次面臨大洗牌,行業內的落后產能將加速退出。
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多地陶瓷產區出臺了更加嚴格的政策:
廣東、河南等陶瓷產區已確切表明,除新型特種陶瓷項目除外,不再新建陶瓷項目,佛山有新建陶瓷項目因此審批被拒;
江西產區對高安建陶基地明確規定對未完成集中供氣改造的企業強制停產整改;
山東產區則要求梳理排查建筑陶瓷等行業“兩高”項目,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產業規劃、環評等的堅決查處嚴格要求整改;
廣西產區則提出將淘汰2025年底前未完成“煤改氣”的陶瓷生產線。
此外,對于陶瓷行業監管和處罰力度也進一步提高,據記者此前報道,今年以來全國各產區有超過120家陶企因為環保原因被“點名”、處罰。
中國硅酸鹽學會房屋建筑材料分會理事、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理事趙金平分析稱,“傳統建材行業如水泥、玻璃、陶瓷、磚瓦等由于能耗高、排放大,加上產能過剩,增長空間已極其有限,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壓力下,將會面臨全面收縮。”
還有人判斷,未來因為各地區碳排放存量不同、政策不同,國內陶瓷產區的格局將重塑,甚至一些陶瓷生產企業會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海外建廠生產,再賣回中國來,但“不論怎樣敢于技術進步的陶企,生存機會就大”。
不足4年?時間緊迫
建陶"碳排放"焦點問題急需明確答案
今年1月17日,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發布了《推進建筑材料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倡議書》,提出我國建筑材料行業要在2025年前全面實現碳達峰,水泥等行業要在2023年前率先實現碳達峰的目標任務。留給陶瓷行業不足4年時間,陶瓷行業碳排放形勢如何?
走訪中,大部分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關于陶瓷行業"碳排放"的諸多焦點問題仍未有明確答案——陶瓷行業存在各產區、各企業的碳排放基礎數據缺失、核算方法不統一等問題,而這些都直接影響碳減排決策及工作推進。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首席專家、國家科技進步獎評選專家黃芯紅告訴記者,“目前行業確切需要的是確定碳排放量,這是很重要的,需要相對準確的核算出數量,核算少了就很被動。而這核算方法是關鍵陶瓷行業碳排放需要從哪幾方面測算?除了燒成還有哪些環節要注意?需要業內人士從技術的角度、管理的角度做些研究和探討?!?/p>
據了解,目前業內雖然有人提出陶瓷行業碳排放量的相關數據,但企業普遍反映并不精準。有陶企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目前很多不準,大都以產品面積為單位,但是不同產品的工藝、厚度、使用窯爐不同,相差也很大。這影響企業后續減碳行動的,誰都不想多花錢,所以要盡量準確?!?/p>
“以前在制定環保標準的時候,一些企業抱有僥幸心理,沒有積極參與,結果在治理的時候吃了虧。”佛山陶瓷學會副會長黃惠寧表示,“這次‘碳達峰’、‘碳中和’里,陶瓷行業雖然不在二氧化碳高排放的第一陣,但是行業內也要早點動員、早點準備才能更加主動,降低可能面臨的損失。”
(文章來源:中國陶瓷家居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