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報記者張智軒、張揚實習生文菊芬通訊員廖志勇報道:陶師祖廟將建成具有嶺南特色的陶文化藝術殿堂。昨日,禪城區石灣鎮街道召開陶師祖廟建設征詢意見會,陶師祖廟的藝術裝飾設計初露“芳顏”。
復古明清建筑風格
陶師祖廟的建筑為“三進式”結構,主體建筑分為山門、慈母殿、虞帝殿等三大殿,結合門前的陶師廟廣場,整個建筑占地40畝。其中陶師廟廣場占地20畝,可容納近1萬人。
據了解,石灣陶藝興起于宋代,盛于明清兩代。因此,陶師祖廟的建筑風格將融合明清時期的建筑特色。據負責陶師祖廟藝術設計的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師介紹,因為陶師祖廟所供奉的是古代“三皇五帝”中的虞舜帝,所以廟宇的設計要富麗堂皇,色彩鮮艷,工藝精致,體現帝王氣派。在建筑材料方面會使用明清時期盛行的青麻石,使之更貼近古代陶師祖廟的建筑風格。
另外,陶師祖廟牌坊也以明代基本造型風格為主,并按照帝王廟的風格,體現陶師祖廟大度的氣派。其造型融合嶺南風格特色,如添加鰲魚(龍頭,魚身,魚尾),走獸等。
傳統陶文化與現代陶藝交融
石灣鎮街道副書記霍權基介紹,陶師祖廟重建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要彰顯唯我獨有的特性,把傳統陶文化與現代陶藝交織融入其中。
所謂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就是在陶師祖廟的藝術裝飾上,既能看到傳統陶瓷藝術的精華,也能展現現代陶瓷的魅力。在陶師祖廟的三大殿以及各偏殿的瓦脊上,都會塑有具石灣傳統藝術特色的瓦脊公仔,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瓦脊公仔都分外高大,比傳統的高出2到3倍,這樣更容易讓人欣賞到瓦脊公仔的“真容”,在塑造技法上要求也更為嚴格。
霍權基介紹,陶師祖廟的每一處裝飾都會體現陶瓷藝術精粹,大殿上的壁畫、廣場上的雕塑、甚至連給游人休息的一張公共椅子,都通過精心的設計讓人欣賞到陶瓷藝術的魅力所在。而殿內的其中一部分裝飾將采用現代建陶,如殿內神龕的底座將采用現代的瓷磚進行裝飾,在古樸的建筑氛圍中顯示現代陶瓷的獨特魅力。
廣場建起佛山歷史名人塑像
據介紹,為支持陶師祖廟的建設,石灣的9位國家級陶藝大師將會親自操刀,為陶師祖廟廣場留下9尊佛山歷史名人的塑像。
這9尊大型塑像將放置于陶師廟廣場的兩側,這些名人包括康有為、李小龍、黃飛鴻等。屆時,大師們在塑像后也將留下自己的印記,為石灣陶藝發展水平留下一個印證。
禪城區副區長黃喜忠表示,陶師祖廟的重建是禪城區建設文化名城的一個重要舉措,陶師廟的外觀藝術建設應該具有濃郁的陶文化特色。通過開發陶文化產業帶動石灣本地的產業結構優化,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
意見選登
潘柏林(國家級陶藝大師):陶師祖廟重建應注意風格、藝術手法的多樣化??紤]到環境氣氛問題,大殿中的天花不適宜裝飾,大殿的氣氛應是莊嚴肅穆。同時可以增添現代元素,體現新的氣息,與時代接軌。
安文江(佛山著名文化批評家):這個設計稿重點突出了傳統文化與陶文化的結合,建議增加佛山特色的文化遺產,如佛山剪紙,木版年畫等,同時在門、廊、窗、凳等細節也要唯我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開展征文活動,集思廣益,征集對聯,形成市民互動,同時也讓更多的市民參與關心陶師祖廟的重建。
吳庭璋(原祖廟博物館館長):陶師祖廟的建設應該多使用仿舊構件,為陶師祖廟還原古代建筑特色,與古時的陶師祖廟更加貼近。同時,當地可以發動力量尋找回古代陶師祖廟的建筑構件,再安放于陶師祖廟中,作為古今陶師祖廟傳承的一個標志。
相關鏈接
設計亮點
陶師祖廟形象標志
本標志以陶師祖廟的歷史文化層面為創作源泉,以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太極為主創元素,結合水、火、泥的抽象造型,在火的圖案中變幻出南方朱雀的形象,寓意著陶師祖廟坐落于南中國。標志中的紅色代表南方的紅土地,也代表了石灣制陶工藝千年不滅之火、生生不息的現實意義。整個標志的造型虛實互動、圓潤飽滿,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和諧、共生的氣韻。
陶師祖廟主要藝術品
陶師——虞舜帝:像高2.88米。為表現虞舜帝的孝與德,在想象與動作設計上,著重刻畫虞舜帝謙恭、禮讓、孝順、博大的性格,尤為注重設計雙眼的和藹可親,身穿云紋帝服,以表現帝王的大氣風范。
商圣——陶朱公(范蠡):像高1.98米。主要通過刻畫范蠡的臉部表情來表現他的足智多謀及高尚的商德。以“陶朱公”作為設計理念,陶是因為范蠡棄官后至陶縣;朱是因為他常身穿朱色德長袍,公是后人對他的尊稱。
陶神——寧封子:像高1.98米。塑造的形象為頭戴蓋天冠,身著朱紫火紋官袍,手捧他燒出的陶器,置身于五色煙火中,隨著五色煙氣上下升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