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4年春拍香港佳士得拍賣行一件清雍正琺瑯彩藍料山水圖碗成交16863750港元后,去年秋拍蘇富比又傳來拍壇新高,一件清乾隆御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雙耳瓶成交價為1.22億港元,令全球收藏投資界人士咋舌。
琺瑯彩在我國爭奇斗艷的陶瓷藝術百花園里,它造型優美多姿,彩繪五光十色,是一朵絢麗而高雅的奇葩?,m瑯彩屬于瓷器釉上彩繪,是我國傳統的制瓷工藝與法國傳入的銅胎畫琺瑯技法相融合而產生的一種彩瓷品種,始創于清代康熙晚期。制作時,首先在景德鎮御窯廠中挑選精制的原料燒成素瓷,然后送到京城,由宮廷畫師繪制后,在宮廷經低溫彩爐燒烤而成。據宮中記載,當時制作琺瑯彩瓷器在北京有3處,有宮內造辦處、圓明園造辦處和怡親王府。
精美靚麗的琺瑯彩瓷的創造和發展是與“清三代”即康熙、雍正、乾隆的帝皇對瓷器的愛好有著直接關系。出現在康熙晚期的琺瑯彩瓷,就是在康熙的授意下制作的。自明代洪武二年景德鎮成立御窯廠燒制官瓷后,歷朝宮廷中所有制瓷任務均由景德鎮官窯籌辦,然而,癡心于陶瓷的康熙帝為了便于研制琺瑯彩瓷更改了宮中慣例,將琺瑯彩瓷的彩繪加工及烤燒放入宮中,據說在內廷深處的養心殿,使康熙帝可以隨時親臨作坊巡視??滴踹€要當時在宮中的法國傳教士馬國賢和郎世寧督造。從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起研制,一直到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才燒制成功。
胤禛繼承皇位后改年號為雍正,他對瓷器的愛好甚于康熙,不但親自巡視督察,而且還直接參與琺瑯彩瓷的設計和制作,又命其弟怡親王統管造辦處。當時,不但能自己制作琺瑯彩料,而且擺脫了康熙時仿銅胎畫琺瑯的呆板風格。雍正時提供畫稿及繪畫琺瑯的如戴恒、唐岱、賀金昆、鄒文玉等人,很多是翰林出身,書畫功底極其深厚。當時的琺瑯彩瓷胎骨潔白細膩、釉面滋潤如玉,色澤明快艷麗,將琺瑯彩的制作推向了高峰。
乾隆時,琺瑯彩的制作又有了新的發展,從數量看超過了康雍兩朝,器型更為豐富多彩,單是瓶類制品就有蒜頭瓶、雙耳瓶、葫蘆瓶、雙聯瓶等。繪制題材更為多樣化,有山石、花鳥、人物、山水、樓閣等。在裝飾工藝上集彩繪、描金、軋道、凸印、開光等多種技法于一體,充分反映出乾隆時期高超的制瓷工藝水平。
由于琺瑯彩制作難度大,成本昂貴,往往制作一件琺瑯小瓶要精描細繪3至4個月時間,所以傳世的官窯不多,據說“清三代”官窯的琺瑯彩瓷總數僅500余件,而其中絕大部分目前珍藏在臺北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所以民間流傳的精品就更是寥若晨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