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盤 葫蘆瓶 重慶晨報聯手央視探索 發現欄目獨家打造 在福建省平潭縣海域,有一座礁石,當地漁民稱之為“碗礁”。 漁民們捕魚時,他們的魚網經常打撈上來些大大小小的瓷碗,而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他們的祖上從何時起就在這里不斷的撈起瓷碗了。 2005年6月底,中國水下考古隊的一個調查小組聞訊來到了碗礁海域……手機短信發來考古發現 2005年夏天,中國水下考古隊來到碗礁海域,開始了第一次水下調查。出現在水下考古隊員眼前的居然是清代前期景德鎮的青花瓷器,他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發現。 福建省平潭縣海域的“碗礁”并不像碗,這個名稱緣于300年前這里發生的一場海難,漁民們在海底常常撈到瓷碗。 當地漁民稱:“人們經常在暗礁旁捕魚,用漁網捕魚的時候經常會勾帶瓷碗上來,有時一連五六個,有時一條船能帶上八九個的都有,以前的群眾也不知道這些瓷碗值錢?!笨墒菨O民們也不知道從何時起就在這里撈起過瓷碗了?!巴虢浮币虼硕妹?。 2005年6月底,中國水下考古隊的一個調查小組聞訊來到了碗礁海域。 “碗礁一號”水下考古隊的執行隊長林果給我們講述了最初的發現經過:“當時我們收到了一條手機短信,只是說發現了沉船,有人在搶沉船的東西。” 對水下考古學來說,即使是一艘普通的古代沉船,也可能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然而,第一次的水下調查,就讓考古隊員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驚喜。 出現在考古隊員眼前的是清代前期景德鎮的青花瓷器,他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發現。令人萬分痛心的是,盜寶分子不擇手段地盜掘和瘋狂搶奪,致使這艘清代沉船遺址中心到處是慘遭毀壞丟棄的文物,海底一片狼藉。 從破碎的瓷片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沉船中有許多難得一見的中大型青花瓷器。 這是第一艘發現于碗礁附近的古代沉船遺址。按照水下考古慣例,沉船遺址被定名為“碗礁一號”。 對考古學者來說,這些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器,對研究中國陶瓷發展史,以及明清時期的海上貿易,文化交往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它成了中外水下考古和撈寶商共同追求的對象。而且,在此之前,中國水下考古界始終未能發現有價值的裝載青花瓷器的明清沉船。 “碗礁一號”清代沉船的發現,無疑將填補這一空白。 面對這份珍貴的禮物,水下考古隊長興奮之余不免有些擔心———經過盜寶者的瘋狂盜掘,水下還有多少有價值的文物呢? 考古隊員首先對被破壞的沉船遺址表面進行了清理,任何一個碎片都不能放過,這在日后可以最大限度的復原文物。 在清理遺址的過程中,仍能采集到一些完整的文物。 出水的大量瓷器碎片,初步透露了“碗礁一號”的諸多信息———從瓷器的數量和重復率看,這無疑是一條商船。 令考古人員倍感驚奇的是,船上竟然沒有一件景德鎮以外的瓷器。從沉船上打撈出水的瓷器,品種非常多,從大多數瓷器的胎質、釉色以及裝飾看,都相當精美。 清理出水的大塊碎瓷為數之多,令考古人員深感吃驚,這表明“碗礁一號”裝載了可觀的中大型瓷器。從它們的胎質和釉色的品質、以及紋飾的精美程度看,這些瓷器決非尋常之物。,這批瓷器從它們的造型、紋飾、胎釉等等方面來看,都堪稱民窯當中的上品。 除了沒有題寫皇帝年款外,這批民窯瓷器質量已與官窯瓷器相差不多。而且,它們產品在裝飾圖案上比官窯磁器更為活潑多樣,更具時代特點。 對這樣一船景德鎮上等民窯瓷器,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它值多少錢。 作為考古人員,當然深知其研究價值??墒?,經過盜寶者的大肆盜掘,“碗礁一號”上還有沒有完整的文物,躲過了這場劫難呢? 考古隊員開始對沉船遺址泥沙下的情況做進一步探摸。 他們在沉船船艙及周邊進行了反復的探查,這項工作相當吃力,但是,泥沙中不斷地傳來令人驚喜的發現。 所有的探摸傳達了一個可靠的信息:泥沙下還有可觀的埋藏。 海上絲綢之路的明證 考古隊調用了2艘專業打撈船,首先進行抽泥作業,當泥沙被漸漸抽開后,遺址中出現了令人歡欣鼓舞的景象,沉船的船艙中到處是成堆的完好文物。 “碗礁一號”水下考古發掘正式展開了。 面對眼前動人的景象,考古人員只能在內心發出陣陣歡呼。 不僅在船艙中,在沉船船體外的泥層中也出現了大量的文物。 考古人員首先對沉船殘體進行了測量。測繪好的圖紙準確地顯示了沉船狀況,它的殘長為13.5米,寬3米。歷經300多年的海水沖刷,未被泥沙掩埋的船首、船尾以及船體的上部都已蕩然無存。 根據殘余的船體和龍骨的大小,考古人員推算,“碗礁一號”全長應有20多米,其規模和一艘帆船差不多。帆船的甲板上是船工起錨、操帆、使舵的工作面,甲板下才是裝貨的船艙。這樣一艘中型帆船已完全具備了遠航能力。 這艘不幸沉沒的船的主人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們這筆300年前沒能成交的買賣,今天給中國水下考古事業送上了一份難得的珍貴禮物。 此刻,水下考古隊的隊長和他的隊員們的心情可謂是喜悅無比,因為他們知道,現在出水的豐富文物還僅僅是遺址的最上層面的東西。 一批批陸續出水的完好文物,使我們漸漸了解了當年“碗礁一號”裝載貨物的重要信息。這些瓷器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小型的日常生活用瓷,十分精美。有一種用銅紅料做著色劑與青花圖案相配的叫青花釉里紅,這種裝飾技藝,直到康熙時期才發展成熟。青花釉里紅別具一種美感。 這些瓷器的另一類是用作裝飾觀賞用的陳列瓷。隨著瓷器的不斷出水,它們的品種也越來越多。 人們發現了一種葫蘆瓶,是少見之物,它的制作工藝非常特別,下層是醬釉,中層是哥釉,上段才是青花釉,十分珍貴。 出水的最為大型的瓷器是“將軍罐”?!皩④姽蕖边@個名稱是由于它的蓋子像將軍的帽盔。而出水的最小器物是一種精致的小瓷瓶,考古人員一時難以判斷它們是干什么用的。水下考古隊的文物攝影師開始忙碌了,所有的珍貴文物都來到了他的鏡頭前: 有件腰腹圓鼓、口大外撇造型的叫鳳尾瓶,這件瓷器無論胎質釉色都精美絕倫,是件十分名貴的作品。 而一件藍底白花的瓷器釉色十分突出,它純藍而又鮮艷的色澤最能體現康熙青花的典型特征,正是這種釉色曾使青花瓷被外國人譽為“中國瓷器的藍寶石”。 康熙青花的另一特征是描繪的景物有濃淡、深淺之分,層次豐富,中國畫墨分五色技法的運用,使它又有“青花五彩”的美譽。 這類名貴的陳列瓷,燒制工藝都相當精良,因此,雖經300年的海水浸泡,依舊宛然如新。 “碗礁一號”可謂身價不凡。 那么,這船貨將銷往何處?是內銷還是出口外銷呢?人們判斷,有一種大型瓷盤,像是出口貨,還有一種高腳杯也像出口貨,但是早在宋代中國人就在使用了。有的瓷器像茶具,又像咖啡具。但是從瓷器的紋飾看,卻都體現著地道的中華傳統文化色彩。 在瓷器上還發現了一種怪獸,這種怪獸是康熙時期的一種避邪圖案。眾多的人物畫都取自中國的傳統典故和戲曲故事。 許多瓷器上的圖案多以寓意和諧音來象征吉祥的意寓,比如喜鵲象征喜慶,牡丹象征富貴,嬰戲圖寓意多子多福。它們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特征。專家認為,中國古代外銷瓷從它的內涵講一般分成三類,一類就是中國傳統樣式的陶瓷器,一類是仿國外市場需要的樣式的陶瓷器,還有一類是來樣定燒的陶瓷器。從“碗礁一號”沉船這批瓷器來看,它絕大部分都還是中國傳統樣式的陶瓷器,實際上在明清時期,大量外銷的還是中國傳統樣式的陶瓷器,所以,它究竟是否外銷目前還不能確定,有待進一步的發掘工作。隨著泥沙不斷地被抽開,更多的文物不斷 地暴露了出來。 但“碗礁一號”的所裝載貨物是否為外銷瓷,人們一時難以判定。水下作業風險很大,但是考古的魅力在于它是一個不斷探索、發現的過程。 弄清“碗礁一號”的目的地,對研究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演變,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傳統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是一條通往東南亞、西亞直至非洲的航線。到了16世紀,渴望與東方貿易的歐洲人開辟出了兩條連接東西方的新航路。 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擴展到了歐洲之后,青花瓷器扮演了重要的貿易角色。因此,新航路上的海底發現一直為中西方學者所備加關注。 一萬五千余件珍貴遺產 經過了3個月的艱苦努力,“碗礁一號”水下考古發掘到了最后階段。大批的文物不斷出水,“碗礁一號”所載貨物是否為外銷瓷,終于真相大白了。 揭曉這一謎底的關鍵,是考古人員在這批瓷器中找到了許多器物的蓋子,明顯地表露出了異國情調。其他的一些器物盡管還是中國的紋飾,但是找到蓋子后,也立刻讓人感到洋味十足。 還有一種精致的小瓷瓶為數不少,造型各異。經過專家考證,它將作為一種典雅的裝飾品來到西方人家的餐桌上。有些是精美的咖啡具。毫無疑問,為這船貨買單的將是歐洲市場。 作為一般日用瓷,中國青花瓷受到當年歐洲市場普遍歡迎,銷量十分巨大。其中許多陳列瓷,尤其是大中型精美的陳列瓷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它將供應歐洲的中上流社會。這些瓷器在當年的歐洲已經成為顯示地位、夸耀財富的手段。青花瓷風靡歐洲,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帶來的東方文化藝術讓歐洲人十分著迷。 “碗礁一號”所呈現的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正反映了青花瓷器所扮演的文化傳媒角色。 在所有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件器物顯得與眾不同,讓考古人員大感意外。 這不是青花瓷,也不像船上的生活用品,而是一件出色的仿宋代哥窯瓷器。不規則交織的開片是哥窯瓷器特有的裝飾。哥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清代景德鎮,無論官窯、民窯都曾精心仿燒哥窯等宋代名窯瓷器,而且工藝之高超,讓人難辨真偽。不過,這件仿制品為何出現在外銷瓷中呢? 美國藝術史學者房龍在他的書中有這樣的描述:當時的歐洲人熱衷購買收藏來自中國的古董瓷器,根本分辨不清什么是真品什么是贗品。這使某些中國的商人看到了賺大錢的機會,于是各種仿制品充斥了當時的歐洲市場。 這件出色的仿宋代哥窯瓷器,很可能是當年捎帶出口的假古董,不過,在今天它仍不失為一件難得的珍貴文物。 “碗礁一號”最后清理發掘完畢后,出水文物達到了15000多件,連同失散、被盜、被毀的,這船貨物估計至少應在5萬件以上。 專家推測,“碗礁一號”應該是轉口貿易,它的中轉站有可能是廈門或廣州,也有可能是歐洲人在遠東的貿易中轉基地菲律賓的馬尼拉和印尼的巴達維亞。對中國古代青花瓷器的外銷及其相關重要歷史的研究而言,“碗礁一號”考古發掘第一次提供了來自海底的寶貴資料。它也為中華文明寶庫增添了一筆精彩的歷史 遺產。整理/楊文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