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對全球收藏界來說無疑是一大熱點———約7.6萬件在越南海域打撈上來的中國清代青花瓷器于今明兩天在這里拍賣,而在拍賣之前舉行的3天預展已經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國古代瓷器愛好者。
這批“海撈瓷”是從一艘沉睡在南海海底近300年的中國商船上打撈上來的,通過蘇富比拍賣行進行拍賣。在這次拍賣前舉行的預展會上,蘇富比拍賣行中國藝術品專家卡若萊·舒爾頓說,國際收藏界對此次拍賣十分關注。據稱已有不少來自中國內地、香港以及新加坡的藏家表示將參加競拍。在這批瓷器中,大部分產自瓷器重鎮景德鎮。
<IMG class=frameimages src="http://www.cnarts.net/cweb/news/2007-02/2007-02-02/07.jpg" vspace=10>
“雖然由于種種原因中國清朝政府并不鼓勵對外貿易,但從1999年在越南海域打撈上來的這一陶瓷商船看,中國當時的對外貿易已經相當驚人。”舒爾頓一面把筆者引入陳列著數千件中國瓷器的大廳,一面認真地說。
她指出,談到中國和歐洲在歷史上的經貿往來,人們提到更多的是中國絲綢,但至少從這整船的貨品不難看出,中國瓷器當年在歐洲已經頗有名氣。
據說,17、18世紀時,歐洲的王官貴族、商賈名士很崇尚中國瓷器。當時多數人不可能到達中國這個神秘的國度,但在家里擺幾件中國瓷器,喝茶、吃飯用上來自中國的瓷器似乎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這次從越南海域打撈上來的瓷器中,不但有專門針對東南亞市場的茶具,亦有瞄準歐洲市場的杯盤碗碟。
舒爾頓說,那些外表涂有咖啡色釉料的茶盅是東南亞市場很受歡迎的瓷器,而描繪有歐洲風景的盤子,似乎是當年“來樣加工”的產品。在這艘23米長、8米寬的木船上,人們還發現了一些“康熙通寶”字樣的銅錢、虎面吉祥物和一枚有“潘廷采印”字樣的私人印章等物品。雖然沒有發現公司章印,但專家推測,出自中國廣州著名外貿中心“十三行”的潘廷采應該是這艘商船隸屬的貿易公司的合伙人之一,而且他當時可能親自攜帶印章押船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