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鶴壁市委書記郭迎光
近2年來,河南鶴壁的陶瓷產業發展非常迅速,共規劃了2個陶瓷園區,即山城區的石林園區和鶴山區的韓林澗園區,共10km2,計劃建設50~60條生產線,自今年3月新中源陶瓷落戶石林園區來,目前該園區已經達到29條生產線。日前,鶴壁市委書記郭迎光一行考察佛山陶瓷產業,本報記者應邀就鶴壁發展陶瓷產業的有關問題對鶴壁市委書記郭迎光進行了深度訪談。
記者:請問郭書記,您這次帶市委、市政府及陶瓷園區負責人一行隊來佛山,主要目的是什么?
郭迎光:這次來佛山,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來看望老朋友,去年12月我來佛山,與新中源的霍熾昌先生結下了友誼,這次是按照約定前來看望,聽聽他們對鶴壁陶瓷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還要看望佛山陶瓷產業協會的領導,他們長期以來為鶴壁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們不能忘記,同時看望在鶴壁投資建廠的匯德邦、哈伊馬角等企業的朋友。二是就鶴壁如何更好地發展陶瓷產業來佛山考察,雖然鶴壁已經有5家企業落地,但要培育成支撐產業,必須了解還有哪些不足、需強化什么條件等等,所以很有必要來汲取佛山的經驗。三是再結識一些新朋友,介紹鶴壁,增進了解。
記者:聽說鶴壁已經規劃了陶瓷產業園區,而且經過河南省政府的批準,您能談談對鶴壁發展陶瓷產業的認識和看法嗎?
郭迎光:的確,我們規劃了陶瓷產業園區,而且是省里批準的惟一的專業園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左右,遠離城區,風向穩定,基礎設施已全面開工,規劃建設50~60條生產線。
鶴壁有發展陶瓷產業的優勢:一是市場優勢。鶴壁地處晉冀魯豫四省的中心,200公里半徑內人口1.1億、500公里半徑內人口約4億,是我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特別是這些地方城市化任務非常重,使得陶瓷產業發展具有長期而廣闊的市場。二是資源優勢。鶴壁歷史上制陶業就比較發達,據新中源陶瓷研究所檢測,我市的陶瓷原料儲量大,品質也基本能滿足生產中高檔陶瓷的需要,主要原料周邊50公里范圍內可以采購到;同時水資源也很充沛。三是能源優勢。有每年2000萬噸的煤炭產量和交易量,且與山西有近距離的陸路和即將開工的鐵路運煤大通道,均可用于煤制氣。另外,交通及人力資源優勢也比較明顯。
鑒于這些比較優勢,加上陶瓷產業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并正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區加速轉移,我們在認真考察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經人代會討論,決定把這一產業放在戰略位置來部署和推進,可以看出這不是短期行為,也不是權宜之計。
記者:據佛山陶瓷協會介紹,包括到鶴壁投資的佛山企業,都對鶴壁的投資環境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我們很想聽聽您這方面的看法。
郭迎光:在開放的條件下,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取舍。我們在環境建設上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對陶瓷產業園區的土地實行統一征用、統一管理、統一地價,對環評統一準入標準;對一定投資額度以上的項目給予土地出讓金和貸款貼息補助;對一定經營期限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按照企業所得稅對地方財政的貢獻額給予扶持;對陶瓷產業園區內的企業用地、建設、環保、工商登記、消防等有關手續實行市級行政性收費“零費制”;出臺了人才引進和科技創新兩個三年計劃,明確了具體的支持政策。
服務方面,主要是“兩個零接觸”和信用、物流、培訓等服務體系建設,“兩個零接觸”即企業辦理各項手續時不直接與辦證審批部門接觸,不與當地農民直接接觸,由有關部門全程代辦;信用體系即建立戰略融資平臺,讓企業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支持;物流即加快推進所規劃的市綜合物流園區和煤炭、陶瓷等專業物流發展,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培訓即在市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陶瓷專業班,大批量培訓技術工人,同時由勞動部門定期到企業對接,有針對性地幫助招工和培訓。
記者:前面您談到,這次來佛山,是為了把本地的陶瓷產業發展得更好更大,逐步成為支撐產業,那么下一步有何打算?
郭迎光:來了1天半時間,考察了廣東俊怡、蒙娜麗莎、卓遠、宏宇、新潤成、金意陶、金環球等陶瓷企業,期間,還拜訪了佛山陶瓷行業協會的會長和陶瓷專家,收獲頗豐,進一步堅定了發展陶瓷產業的信心,也感到要把這個產業的基礎打牢,真正做成鶴壁的一個支撐產業,必須進一步完善規劃、政策和服務措施,做到規劃更科學、政策更到位、服務更優質、配套更完善。比如,要認真研究產業的布局,做到既合理又集約節約。要研究產業鏈的延伸問題,吸引更多的企業進駐園區。要大力發展配套企業,我們已經引進了包裝、腰線等多個項目,但還遠遠不夠,現在就要把包裝、色釉料、磨具、窯爐配件、維修等配套項目的招商問題提上日程,確保與陶瓷生產相同步。關于配套體系,要在全市的中心地帶-新區綜合服務功能區,拿出300畝左右的土地規劃建設陶瓷企業總部和營銷展示中心,可以稱之為“中部陶瓷城”,以此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記者楚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