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寅強
號石墨道人。1958年生于陜西寶雞,中國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北京涉外經濟學院國際經典書畫院一級畫師,北京故土情傳媒公司藝術總監,陜西社會科學院書畫研究員,陜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寶雞分院副院長,陜西美協會員。曾多次應邀參加黃陵祭祖筆會,北京黃胄美術基金會賑災筆會,黃埔情、海峽兩岸退役將軍書畫展文化交流筆會等。
作品被陜西省政府收藏陳列,寧夏博物館,郭味蕖藝術館,賴少其藝術館等多家博物館藝術館收藏。
張寅強:國畫中的“壯闊精妙,雄奇寫真”
張寅強,號石墨道人,近年來其藝術思想逐漸成熟。得益于他傳統學養的修煉,同時,又師造化,搜妙創奇的探索。2008年在北京舉辦展覽期間,多次去奧運公園采風寫生。采用大開合,大取舍的構圖形式,把看似無法著手的”北京奧運公園”經過高度提煉、濃縮、組合,創作了巨幅《奧運公園全景圖》。被新華社、北京奧組委《2008奧運特刊》6張連載發表介紹,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和認同。2010年6月7日《光明日報》重大題材報道,6/7版《山水城市、中國特色的生態城市》雙頁版轉載《奧運公園全景圖》,一時間大小網站競相轉發,深受人們稱道。創作的巨幅《中華人文圣地軒轅黃帝陵圖》,以寫實手法,全景式構圖,氣勢恢宏,生機勃勃,被《天下秦商》一書,雙頁發表,好評如潮。陜西省政府及多家博物館、藝術館、文史館、收藏陳列其作品。被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他力主深入生活,自2005年以來,每年都數次深入賀蘭山中,深切發掘賀蘭山的題材之美——風雨煙霧、陰晴畫夜下的不同身姿,著力打造屬于賀蘭山系的語言特質,使其作品充滿了時代氣息,與古人,今人拉開了距離。終就形成奇特的構圖形式和多變的筆墨形式,也真正表達了他“壯闊雄奇,勃勃生氣”的藝術主張。
觀其作畫,有這樣幾點印象:
一、隨機生發,筆筆貫穿,古人云:“意在筆先”,這似乎式繪畫創作千年不變的規律。但寅強作畫卻反其道而行之。他面對素紙,心中難有大的構架,但臨紙濡墨,表達布置,常常隨意處之,大開合衍化出小開合,用洗煉簡勁的線條“框”出賀蘭山系的石體,再鋪之以繁華的皴擦之筆,營造近幾何體堆磊的山體峰滿壑,順理成章的虛化引帶出云霧繚繞之境。畫面終將形成“開合、繁簡、軟硬、疏密、虛實”等等節奏韻律變化之美,這種意隨筆生,臨紙應變的作畫方式可謂是十分獨特的。對賀蘭山這種特殊的自然風神的表現,也是極為恰當的。
二、寅強善于將傳統山水畫的“經營位置”思想與西畫的構成意識相“整合”,來成就自己獨特的作品構圖,于此道他的畫觀現出了大氣象,大境界。
1、“硬邊與軟邊”的關系。賀蘭山石質堅硬,干燥缺雨,風磨砂打,滿目瘡痍,風骨俊俏,展現出硬的一面。風化嚴重,沙瓦、石屑、充填滿壑土石難分,嵐氣迷蒙,又展示出它軟的一面。經過長期的觀察體悟,寅強更是深深諳此道,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于是乎,他高度提煉,概括萃取出賀蘭山的精氣神——以“硬邊”藝術化的處理其它。這一軟一硬正符合了道家陰陽互生,剛柔相濟質辯證思想。尤為難得的是他濃墨重彩的處理賀蘭山的煙霧,從而藝術化的反觀出,賀蘭山堅如磐石,巍然不動的風神骨致。煙霧處理上很見功夫,更具吃墨量。他使動“如櫞大筆”、“見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边@種手法,既具北派之雄,又見南畫之韻,最終形成了他自我的個性語言特征。彰顯了畫面的獨特神韻。
“虛接”與“實接”;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處在普遍聯系之中的,物理如此,書畫亦是如此。畫者“畫實容易、畫虛難”,當今眾多山水畫家大都一層山石,一層樹木,層層重復,雷同疊加的“堆山頭”,這種現象不足道哉。寅強于此具匠心,著意突破,在畫面處理上,采用虛實相生的手法,把畫面層次銜接的極為巧妙。山斷云連,虛化遠山,反觀主體,凸顯主題。諸如“左右虛實、上下虛實、中邊虛實、以虛托實、以實觀虛、手法多樣、不一而衷。虛實相生,層次分明”。經過如此處理,是畫面透出一種深遠意境??此漠?,有眼前一亮之感。
大開大合的構圖樣式亦是他的一大特點,古人謂:起承轉合,起者,開始是也;合者,回觀是也。寅強在創作構圖中,注重畫面的斜線之構成,這樣既推遠了景象,又容易出大境界。表現賀蘭山系的整體風格,獨擅勝場。山之風骨,云之變幻,通過大場面的虛實襯托,形成他染云大虛實,大黑白,大開合的技法特點。其實也正是以上“硬邊”與“軟邊”,“虛接”與“實接”的如一貫通。才最終形成了賀蘭山“大開合”的構圖樣式。觀之則大氣磅礴。
古今畫家重技輕道者眾,重道輕技寡,技道并重者稀。寅強深明“功在畫外”之理,因此,他畫余讀書,練字用功頗豐,詩、詞、篆、刻多有涉獵,“與無字句處讀書,于法外求法”,淡泊名利,尤為難得,愿他一以貫之勤能補拙,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心靈的趨向—— 讀張寅強賀蘭山山水畫
師法自然,將自然作為藝術創作的本源,貫以敦厚而執著的追求,才能達到壯闊,幽深的藝術之境。這邊是宋代程顥所說的“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幻中”。讀寅強寧夏之行的賀蘭山山水畫系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強烈的感受到“風磨砂打傲骨在,客戶的塞上勝江南”的賀蘭山之濃濃詩情。
長年生活在秦川古道的寅強,青年時在寧夏從軍,大自然給了他磨煉,也賦予他熊球的熏陶。因此,當他握起畫筆時,首先關注的便是這耳濡目染,爛熟一心的西北黃土大塬之風貌。伺候又常常深入到達西北縱深地帶去寫生,拓展題材,更深切地體察到西北山川的壯闊節奏,考康德自然偉力,為此而孜孜以求地揣摩著、努力著。《鐵臂賀蘭山》、《巍巍賀蘭山》、《遠山》、《湖城映照圖》等多幅作品便是大自然贈與的豐厚果實。
寅強山水畫之美,沒在蒼與潤、雄與秀的和諧共處。這當中自然有適度的取舍,才能使得他的畫愈發賞心悅目??v觀他的山水畫,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氣魄大,取景大、畫幅大,畫幅大時客觀自然的寫照需要,大又大的難處,畫面的“整體感”極難把握,難于駕馭,畫家知難而進,可見他的膽識非同一般。
寅強山水畫的探索答題可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可見于早已行世的《張寅強山水畫作品集》,亦可見于《心靈的選擇》疑問的擊節贊聲里。他在這一階段探索中,層師從李春海,胡廣宗等名師,私淑王文芳、郭文濤等名家,對準腳下熟悉的這塊秦川古塬,隴山渭水,苦苦追尋數十年,在各位老師身上學到了對藝術的真誠,并且以北宋巨匠范寬為宗,學以致用地磨礪著爽勁的筆力。但卻苦于無法突破北派山水既定的綿綿不斷的慣性程式而苦惱,他苦苦尋思著,要在題材上與程式上實現突圍。他神往古代“邊塞詩”中吟唱不接的浩瀚戈壁大漠,勾起了他從軍年代長年生活過得西北邊塞的片片回憶,盤橫于雄的“悵寥廓”之氣骨,積蓄待發。恰與去年他被寧夏邀請作畫,此期間他四上賀蘭山多次到戈壁大漠中去體察感悟,從而使心中多年的“種子”終于找到了合適的土壤。賀蘭山系列畫作,為他的精神追求找到了歸宿,也為他在筆墨上的突圍尋得了出路。
他發現個賀蘭山還是一個仍需開拓的領域,于是,他把對賀蘭山的感受,自然特質與心靈特質進行了筆墨探索整合,使之不斷趨于和諧,完美。因此面對他的賀蘭山山水畫,有如面對自然地真實感受,為此,他投入了過的的真摯與專注,為傳達賀蘭山的俊朗風骨,他選擇了從經營位置入手,他的賀蘭山山水畫是從畫面的構圖、構成入手,謀求氣勢,在構圖上他注重賀蘭山大騎士的營造,極注重山勢體態、和整幅作品的動態之美。他善于取舍,經常截取山中的一個片段進行描繪。他的畫,由于山石骨骼清朗明晰,丘壑縱橫深沉,峰巒遼遠縱深,云霧遮峰鎖谷,使人強烈感受到賀蘭山的峻拔風骨。要營造大塊文章,如果缺乏筆墨力度的有力支持,則易失空洞,正如謝赫云法論中所述,“骨法用筆”是運用筆法捕捉氣象骨氣以表現生命動態。寅強的了賀蘭山山水畫用筆極有新意。他的山勢皴法一改往日之貌,用大筆斧版率意書寫,縱橫硬折,蒼勁闊大的筆觸,這是他根據賀蘭山硬朗的雄峻的特質,重新組合的一種皴法。大體上是“大斧劈皴”、粗筆“折帶皴”的組合。但在用筆上愈發強化了力度,顯露出線的鋒芒、蒼勁、從而表現出賀蘭山風磨砂打自然風化的蒼桑感、硬朗感和獨特風韻。為了使山之雄渾神秘,達到深邃之意境,他兼潑墨潑彩潑水相結合,使云霧形成了自然流動之勢,以增強賀蘭山的神秘莫測之美和山體雄渾撥打的陽剛之氣。從而使“筆骨”“墨肉”愈加相得益彰。使峻拔、蒼傲、雄健、云騰霧鎖的賀蘭山之魂躍然紙上。試想如果沒有這些強有力的筆墨技巧的支撐,整個畫面氣勢將消失殆盡。如此創作,亦是他自家心性,性情之使然。
如此同時,為了調整心態,他還創作了一些筆調輕松,畫面舒朗,心性適意的即興之作,如《沙湖清風》等等。雖性格不甚分明,但從中可看出他不斷探索的痕跡,還望寅強不可淺嘗輒止,更進一步,我們期待著他的山水畫愈加成熟,風格更趨明朗,一展北派山水的新篇章。
詩詞鑒賞
永遇樂月初圓
——張寅強
小寒初月,濰城燈火,長廊黯亭。
樹瘦石冷,雪積河封,小橋木板徑。
風凄夜靜,步慢聲緩,獨占幽雅良辰。
都踏遍,曲曲小園,怎盡萬千風情。
銀漢茫茫,依欄翹盼,望斷天涯橋成。
禿筆殘墨,白紙素心,
寫山川秋春,往事難尋,笑我白發早生。
趁此清涼好時景,梅枝傳春。
菩薩蠻夢湖城
——張寅強
長長碧波漣漪嬌,清風玉容暗送香,
賞荷池邊站,芳露沾衣裳。
夢蕩湖成舟,醉臥秋波船,
清風動芙蓉,明月映白蓮。
清平樂 國畫山水
——張寅強
椽筆揮掃,墨團攪水波。
點線奏成交響樂,細品其中玄奧。
云吞絕峰出沒,霧鎖碧水縹緲,
古道小橋猶在,還見炊煙裊裊。
(責任編輯/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