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2年到底有多難?
看看這段話:
“今年能活到過年的都是好公司;要是活到過年還能發出年終獎的,那是牛叉的公司;發了年終獎以后,春節后通知大家上班的那是巔峰級的了。”
然而,說難的并不只是今年。
十年前,業內就有人引用馬爸爸的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以表達品牌總部和終端所遭遇的困境。也有不少人用“大洗牌”來預測行業即將到來的發展。
可是年年難過年年過。
不同的是,2020年爆發的黑天鵝事件,著實讓各大行業、企業和品牌發展受阻,原本發展的不好的品牌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一些企業工廠停產、員工停工、提前放假等。
對于當下環境,終端門店出現虧損或倒閉,大家都以及不足為奇。而究其原因,疫情和行情肯定是被認為罪魁禍首。
不,這并不是真實的原因,頂多算是一個看起來合理的借口罷了。
那對于終端門店面臨的困局,應該由誰來買單?
02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也就是說,影響門店的發展的不可能只是單一的因素。歸根到底,主要因素有兩個:商家(門店)和廠家(品牌)。
家居建材類的產品是家裝里的剛需。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業主的消費行為可能會有變化,但絕不是不消費。所以說,裝修只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如果商家能有自己的渠道、團隊、資源等,那肯定不至于如此艱難。但是不管各行各業,在當地能夠有較強實力的商家畢竟是少數,而大多數的商家還是處在掙扎之中,那這些就應該被大浪淘沙,成為過往嗎?相信看客的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
所以,另一個主要的責任應由廠家來擔負。
廠家冤嗎?一點都不冤。
盡管大家都在說行情不好,還是不少廠家的招商依舊如火如荼。正所謂越努力越幸福,招更多的商確實是嚴冬御寒的好方法,但是也不能饑不擇食吧?
有些圈內商家老板,平時都是大手大腳的,不過在學謹慎了,這個時候他們不太可能追加投資去開新店,有不會輕易更換現有品牌。因此,能夠成功招到的客戶,有挺多都是跨行的或初入行的。但隔行如隔山,因為他們不太了解懂行業、品牌、產品、和渠道……一年半載很難上手。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也許半年過后,他們就陷入困境,只能煎熬、掙扎了。
如果廠家的招商要求高一點,或許他們就不會上船了。如今商家開始反思當初的選擇,但也不能一走了之,畢竟這是自己的追求,花費了不少心血。所以,也只能自我安慰:既來之,則安之。可是怎么安?誰來安?廠家如果只是招商,沒有扶商,勢必讓有些商家做了“炮灰”。
突然想起一句挺應景的詩“一代新人換舊人”。為什么有些廠家經常報道招商如何如何成功,一年招了多少個等,但是商家的總數卻多年不見增長?這或許就是原因吧。因為新商缺少廠家的扶持,就只能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有些陷入深潭,有的被洪水沖走,能夠存活下來的寥寥無幾。所以,某些品牌在短時間內多次易主也很正常。
03
行業沒有倒閉,品牌就還有前進之路;裝修沒有缺席,銷售就還有一杯羹可嘗。
如果商家經營不下去了,就歸咎于市場環境,那顯然是不合理的。世上無難事,人心自不堅。經營的好壞關鍵還是要看商家如何去做,而廠家作為其強大的后盾,站得高看得遠,如果不為商家指路,任由他自生自滅,那無異于過河拆橋,隔岸觀火。
廠家的品牌之路是從長計議、未來可期;而一些內部員工卻以求自保只看眼前利益,殺雞取卵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短期內,品牌的業績數據好看,但當兩者的不同頻,勢必造對品牌長期發展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
上下同欲者勝,只有從廠家和內部員工以及商家,三位一體,統一思想和行動,抱團取暖,方能共克時艱。
綜上所述,廠家要招到優質的商家,這樣便能充分發揮商家的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解決門店遇到的問題。同時,廠家也要做好扶商工作,給予給多的、更全面的運營管理幫扶,幫助門店建立相關體系,快速步入運營正軌。
此外,廠家還要育好商,時代在變,消費在變,廠家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競爭力,持續為商家賦能。如此,才有可能保持商家的活力,以充足的彈藥去迎戰市場,不管是在嚴寒還是酷暑的環境中,都能殺出一條自己的前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