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喻老師的文章,勾起了作為一個從事企業策劃工作者的我,曾經走過的心路歷程和曾經有過的感受。
閱讀本文的過程中,能感受的到喻老師翻出陳年的記憶寫作本文,并沒有任何功利性目的,純粹流露了一個資深行業文化人深情熱愛陶衛事業的情懷,對三次策劃未被采用,雖然已經過去多年,始終還是有一些遺憾,作者能以實錄的筆觸客觀記述,表達了已經豁達接受,又沒有完全釋懷的復雜心絮和情結。
文中喻老師提到做了三次策劃均未被采用的緣起和過程,筆者認為,雖然出乎老先生本人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筆者的看法,從創意上講,喻老師的策劃呈現出來的水平是高水準的,但問題是,并不是高水準的策劃都能被人家采用,原因比較復雜,難以盡述其詳,略作分析如下:
南國的陶衛行業是較早刮起策劃風的,但是不同的企業引進策劃的初衷和實施的過程以及收獲的結果卻不一樣,抓住策劃核心的企業確實找到了企業發展的底層邏輯,把策劃當作了戰略性布局來操作,把策劃上升到了企劃的層面,也就是上升到了企業發展方法論的高度來做策劃,不斷的積累企業的品牌資產和品牌勢能,由外到內不斷的積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人家搞品牌包裝做策劃了我也要做”,這類跟風的企業,學到的是策劃的皮毛,這類企業把策劃當作戰術性的短期賣貨的廣告吆喝來做,要的是眼前的銷量,并沒有過多的考慮企業長期堅守的客戶價值定位、和對企業品牌整體形象的維護、對戰略定位的堅守。更重視短期的利益。因為長期效益不好評估,長期效益重要但沒當前先拿業績更重要,今天把菜挖到籃子里才算數。未來如何?未來的事未來再說,先別管那么多。
筆者認為,好的商業策劃即能實現當期效益和效果,又應當具有歷史的穿透力,當期的每一次策劃要為品牌的個性和定位加分,每個策劃案每次策劃都能不斷的積累品牌資產,打通企業走向未來的路,或能造勢而起或能順勢而為,審時度勢抓住每一個行業趨勢的轉折時期進行無障礙的變通變軌,始終能堅守在行業舞臺的重要站位,經營能力始終能站在行業和市場的前列,陶瓷行業做得相對完善的企業,本人能點出名來的只有三個:唯美、歐神諾、簡一。
為什么這樣講?因為這三個企業策劃的底層邏輯是一貫的,從品牌調性確定下來后基本沒走彎路,形成了自己商業的方法論并且始終在堅守,這些企業的策劃是圍繞著企業的定位和核心運營邏輯而展開的,即重視了眼前的效益,更重視未來的發展,做好眼前事的同時也在鋪通往未來的路,打通了從現在走向未來的發展邏輯,所以在當前這個環境下這類企業的后勁益發顯現出來。
但大多數的策劃都是被當作實現短期業績的戰術性動作、當作戰術工具來使用的,策劃操作喜歡趕風口追熱點,眼睛只盯著眼前的收益,顧不上企業的定位和底層邏輯,當然很多企業的定位本身也是不清晰、不穩定的,跟著市場的熱點不斷的改頭換面,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品牌今天剛升級,明天又升級,今天吆喝紅,明天吆喝綠,升來升去忘記了“我是誰”,把客戶對品牌的認知搞模糊了,把自己搞迷失了,逐漸失去了品牌的個性和根基,企業的品牌價值逐漸降低,最后成為一個平庸的牌子,消失在茫茫的行業大海中。企業求變沒錯,運營工具管理工具要及時更新及時升級,產品要不斷的創新、品牌也要不斷的活化,但企業走向未來的底層邏輯這個大本大源的方法論不應該變。
說回喻老師講的三個策劃沒被采用:
本人認為一個好的策劃案的標準應具備以下四要素:
●1、首先是建立在為企業長遠發展的考量的基礎上,符合企業的定位和在該定位下的操作邏輯——這樣的話,這個策劃才具有戰略意義的穿透力,我認為這是衡量策劃好不好的第一條件;
●2、在遵循第一條的基礎上,策劃本身是成功的——有效果;
●3、呈現和表達精彩到位,贏得了目標受眾——創意好;
●4、與老板的格局眼界追求和審美志趣相匹配:策劃案對了企業的路子,首先是要對了老板的心思和感覺,這一條就非常之難。策劃的調性還要與企業主完全對上頻道,一個看起來完美的策劃不一定符合企業主的志向、性格、感覺、價值以及審美取向,所以,我們認為好的策劃對不上老板的頻道,人家也很難下決心除舊布新。
一個合適的策劃案,只有匹配合適的主人,才能發揮作用。有的企業主剛猛,有的企業主內斂。對于剛猛的企業主可能喜歡調性張揚一些的策劃,內斂的企業主可能喜歡內涵性的策劃。所以這個也很難把握,除非他無條件信任策劃者,幫他從形象包裝到內部運營的邏輯都能打通,這種完全的信任是很難建立的。
具備了以上條件后,還需要做通下面的一系列的工作。
首先,能說服有建議權的一干相關人等,凡是集體決策的事都非常難辦成,尤其是對策劃這種軟性的東西,公說公在理婆說婆在理,很難達成共識,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另外,時機也非常關鍵,最好的時機是針對一個新牌子做策劃,方案做得好,相對容易被接受。第二好的時機是企業品牌升級的時候,人家有升級形象的需求,這個時候機會也大一些。企業原來沒有系統的品牌策劃,因為某些刺激忽然認識到品牌策劃的重要性,這個時候是最容易接受一個好的策劃創意的時候,企業已經做了品牌策劃和廣告策劃,再說服人家升級難度就不是一般的大。
合適的策劃遇上合適的主家是極難得的盛事幸事可遇不可求,就如同諸葛孔明的《隆中對》,多年醞釀的謀略,就等劉皇叔來才拿出來分享講給他聽。又如張松獻圖,本來想獻給曹丞相,結果還是獻給了劉皇叔!所以,有好的策劃也要遇到同頻的買主才能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另外一個原因是,由于辨識的難度,企業選擇顧問公司的時到今天還是貪大求洋,喜歡選一些所謂名氣大的、甚至國際化的大公司合作,一來認為花些大價錢能更放心一些,二來期待能拔高一下企業形象,也是本土實用性策劃不被重視的原因。他更容易相信(其實是迷信)那些雖然不懂行業但是名氣很大的所謂專業機構,所以,花天價買后悔掉到坑里去的企業前赴后繼,不絕于途。人性中往往喜歡新奇華而不實的東西,喜歡買單那些包裝華麗的物件,不問這個物件是不是適合自己、能不能用得上,對于實在又好用的本土產品卻不愿買單,不少企業有這種喜歡稀奇古怪的癖好,結果往往中招,花了大幾百萬甚至千萬,買上一堆方案落不了地,得不到期待的實質的結果,丟又不舍得丟用又不能用,只好鎖到柜子里慢慢療傷。大家可能要問:華為不是請國際化大公司做顧問才有今天叫板美帝的底氣和實力嗎?請不要忘記人家華為一個項目是花了40億的,收了這么多錢人家不傾囊相授于心能安?我們的企業花個千八百萬或者六、七百萬,對這樣的國際化的大公司,他能來幾百人給你搞上三五年搞二次創業?不如找本土的實力派花個百八十萬,全力服務來得實在。
上周,廚衛資訊發表的《喻鎮榮:我的三次策劃及其完敗》獲得了行業的廣泛關注,尤其是營銷人士的共鳴,文章總計獲得了77條精彩評論。
附上精選留言以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