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與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分別于5月21日與22日在北京開幕。其中有多位代表提出關于建筑產業發展及規劃的建議,特為大家整理了以下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陳錦石
完善預制裝配式建筑產業管理體系
針對預制裝配式建筑存在各地評價標準口徑不一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南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錦石建議:“可充分借鑒發達國家NPC技術體系,在降低成本、施工便捷、安全等領域加大研發,不斷完善預制裝配式建筑產業管理體系,推動預制裝配式建筑產業更好發展。”
加強建筑施工企業產業化工人隊伍建設
陳錦石指出,目前雖然對勞務分包企業的基本資質有要求,但對勞務分包企業的管理、考核和評價未進行系統的制度設計。在勞務分包企業的運行過程中,缺乏系統而明確的跟蹤管理措施,很難對勞務分包企業資質、隊伍素質進行嚴格監督和準確審查,導致勞務分包企業拼湊業績、網羅人員便能辦到資質。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處于勞動人口不斷增長的過程中,但自2018年起,中國就業人口進入負增長階段,而隨著教育普及度的提高,選擇以建筑工人就業的人員更加短缺,勞務價格逐年快速攀升。
而建筑業都是人隨項目走,人員流動性大,培訓的對象不確定、責任主體也難以明確,對勞務人員上崗素質更難以把握。加上農村務工人員,幾乎是丟了鐮刀便拿瓦刀,紀律性較差,自由散漫,與建筑產業所需的素質存在很大的差距。
此外,勞務人員的流動性較大,也缺乏統一、專業的培訓機制,導致勞務人員的任職資格缺乏明確的標準,企業在招工時缺乏參照標準進行招工與定價。
陳錦石指出,由于建筑從業人員流動性大,普遍存在勞務公司不與勞務工人簽訂勞動合同,更不用說勞務企業給勞務工人辦理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等保險。農民工因缺乏歸屬感和社會保障,不僅不利于企業和社會的穩定,也很難形成穩定的建筑業產業隊伍。
基于此,陳錦石建議,進一步加強各行各業各類技校建設,建筑工人必須通過技校畢業、職業資格認證后上崗,培養高技術水平產業工人,適應不斷升級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需要;建立建筑勞務行業協會,牽頭產業工人培訓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建設;深化勞務用工制度改革,做實專業化實體化勞務公司,強化對勞務專業企業的改革與扶持。
推動預制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
目前,預制裝配式建筑有了顯著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預制裝配式建筑各地評價標準口徑不一,預制裝配式深化設計人員執業資格認證制度缺失,推廣使用豎向預制結構構件的進展十分緩慢,推廣使用的輕質隔墻板技術還需不斷完善和改進。
對此,陳錦石建議,充分借鑒發達國家NPC技術體系,在降低成本、施工便捷、安全等領域加大研發,不斷完善預制裝配式建筑產業管理體系,推動預制裝配式建筑產業更好發展。
在具體做法上,陳錦石指出,一方面,加快落實預制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的統一性,并且完善評價標準的條文解讀。組織行業從業人員統一宣貫和培訓。各地預制裝配式建筑評定專家需經住建部統一培訓、認證,并取得認證資格。對預制裝配式建筑深化設計人員從結構設計、構件加工、構件運輸、構件吊裝等維度進行資格認證,必須持證上崗。
另一方面,各主管部門聯合企業做好培訓和推廣工作,制定完整的施工工藝技術規范和質量監督體系,形成完善的規范標準。預制裝配式建筑優先采用EPC總承包,從設計-采購-施工全方位把控產品質量,真正實現全過程、全專業綜合高效管理,實現裝配式建筑全面穩步健康發展。繼續加大對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消除目前存在的質量通病問題。完善國內現有圖集和施工操作手冊,增加常見質量問題的處理措施。
全國政協委員馮遠
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
作為建筑行業從業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馮遠對“城市建設和房屋建設”尤為關注。她表示,“疫情影響到每個人,對城市建設和房屋建設是一次考驗,從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需要深入反思。”
馮遠認為,隨著城市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功能的不斷延伸,未來城市將面臨更多復雜且極具不確定性的風險災害。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增強城市建設的韌性,讓城市持續健康發展,必將成為城市科學治理的未來方向。
兩會代表戴雅萍
完善圖審制度,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從2018年以來,我國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和工程審批制度改革。2018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33號文件,對涉及工程勘察設計環節的施工圖審查進行重大改革,其中改革措施主要包括:(1)將消防設計審核、人防設計審查等技術審查并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2)推行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
2019年0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11號文件,再次在施工圖審查環節提出新的改革措施:“加快探索取消施工圖審查(或縮小審查范圍)、實行告知承諾制和設計人員終身負責制等方面,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從2018年國辦33號文的內容來看,施工圖審查制度實施十多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對施工圖審查工作基本上是予以肯定的,在改革中的功能和定位屬于進一步加強的。但自從2019年國辦11號文發布后,在“加快探索取消施工圖審查(或縮小審查范圍)”的引導下,全國多個地區推出的或正在醞釀的施工圖審查改革措施有一刀切的趨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總體而言,部分針對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對工程建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起到了積極作用,且未削弱政府質量監管力度,如,“三審合一”和“縮減審查范圍”,進一步整合了審查事項,減少了申報條件,減輕了建設單位和勘察設計單位的負擔,且提升了政府服務質量;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創新,如 “完全取消施工圖審查”和“審查后置”等措施,需要謹慎行之。一項涉及人民生產財產安全的質量監管制度,需經過科學的論證和評估的基礎上,才能決定廢除或者弱化,一刀切的簡單取消是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極度危害,是逃避政府質量監管責任,且對質量安全工作的不負責任。為此,我們提請有關部門應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依法履行政府監管責任,有的放矢,科學決策。
健康系列標準主編人王清勤
建立標準體系,發展健康建筑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于5月22日在京開幕。健康建筑系列標準主編人——王清勤就健康建筑的發展為"兩會"建言獻策,并在《中國建設報》“直通兩會”特別策劃——我為“兩會”進真言的專欄中發表名為《推進頂層設計,建立標準體系,發展健康建筑》的專題文章。
三點建議:
一、推進健康建筑的頂層設計。建議由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牽頭,其它相關部委配合,進行健康建筑頂層設計,將相關規劃、建設、科研、激勵措施等指標落實到建筑業、體育健身、衛生與健康事業十四五規劃文件中,將健康融入城鄉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引導健康建筑的普及與發展。
二、建設國際先進的健康建筑理論與標準體系。建議由科技部、國標委、住建部等部委牽頭,組織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布局支撐健康建筑發展的各類科技活動,建立涵蓋研發生產、規劃設計、施工安裝、運行維護的規范和標準體系,使我國健康建筑領域從基礎研發到技術集成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建議由住建部牽頭,推廣健康建筑標準體系,建設具有可推廣、可復制的具有顯著示范效應的示范工程,推進研發成果的規?;瘧?,建立第三方評價制度客觀評價并指引發展,實現擴大內需、促進就業、帶動相關行業經濟增長、真正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