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大家都在喊行業不景氣。可面對現實,抱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尋找突圍之術才是當務之急。
新產品、新工藝、轉型、升級、跨界……各個企業都在用自己的方法找尋出路。還有不少企業選擇了開源節流,希望以此種方式能熬過陣痛,迎來曙光。
不過一些企業開源節流的方法不過就是裁員降薪罷了。如此,確實能給企業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好像被遏制住咽喉快要窒息時,突然松開,有了喘息的機會。
但裁員降薪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問題,反而有可能不利于企業發展。何以見得?繼續往下看。
01
先說說裁員。
裁員帶來的是用工成本的直接下降。但還很多企業的裁員流程并不合理,隨之而來的一定是對企業自身的傷害:小則內部員工對企業失去信心,大則影響企業的美譽度。
因為,“留下來的員工”表示,看到自己身邊的同事被辭退,便會覺得公司在走下坡路,同樣的遭遇在自己身上發生也是早晚的事情。員工心態的改變,和對企業信心的喪失,對企業的發展影響重大。
當裁員的信息擴散到外界時,一定是一傳十十傳百,而且不會是什么佳話。這對企業的聲譽損傷很大,很容易失去供應商和客戶的信任以及更長遠的合作關系。
其實,更值得反思的是,企業為什么要裁員?裁員的降本能改變企業未來的命運嗎?
假使100人的工作,因為企業發展遇堵,需要裁員50人。那在短期內確實能實現人工成本大幅下降,但是人少了,之前開展的各項工作可以減少嗎?如果可以少,那企業的業績是否也會隨之減少?績效少了,企業的發展自然也就是個問題了。
如果人少了,各項工作不會少,那留下來的員工一人挑幾人的擔子,每個人都是身兼數職。試問,他們是否有能力擔起這些崗位職責?即使有,那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做這些崗位的工作嗎?顯然這是不現實的。
如果說就有企業這么牛,不僅裁員了,企業業績還不受影響。人多是這個業績,人少還是這個業績,那么就要問問當初招那么多員工干嘛呢?不會只是為壯大一下企業的聲勢吧?從這點上來看,至少可以說明該企業養了不少的閑人,或者說是沒有充分激發每個員工的潛能。而對于這樣一個不懂人員管理的企業,日后又能發展的多好呢?
如此看來,裁員可能會是企業發展惡性循環的開端。
02
再說說降薪。
和裁員一樣,對于企業的降本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有人說,降薪比裁員的效果更好。因為降薪是企業的內部事情,可以不惹裁員是非,對企業的外界影響不大。但降薪同樣也存在嚴重的問題。
試想,做著同樣工作,薪酬卻更低了,此時員工會是怎樣的的心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人。
一類人是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奮斗。
他們知道,自己與企業是命運共同體,此時只有做更好的自己,才能為企業的逆襲貢獻更多的能量,而企業發展好了,自身的各項待遇才能提高。這群人深知“水漲船高”的道理。所以,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他們甚至會比以往更加用心努力工作。
另一類人則是開始劃水的日子。他們認為,干活拿錢天經地義,做多少事就拿多少薪水。但如今工作事項不變,到手的薪酬卻更少了,甚至還被領導要求做更多的事,他們是不接受的,這是嚴重的“剝削”勞動力。
這類人想要的是,要么好聚好散;要么減少工作量。如果企業沒有給他們減少工作量,那他們就自己開始劃水,放松要求、放低標準。同時,他們還會開始整日的抱怨。而抱怨如同瘟疫,很快就可能把另外一個群體也給侵蝕了。
一個降薪的企業,這兩類人,哪個占比更高呢?如果是后者,那降薪帶給企業短暫喘息的機會和員工長期抱怨、松懈帶來的惡果孰輕孰重?
當一個企業發展遇到困境,總會有很多方法可以自救,裁員降薪絕對不是什么上策。而有不少企業,還沒到生死存亡、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就直接選擇了這種方式,這都是企業無能的表現。
一個企業,無能就會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這是永恒不變的市場法則。
* 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